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杏彩体育:从日本“低保户”到韩国“袋鼠族” “懒人群体”成多

发表时间 :2024-11-24 10:51:27 来源:杏彩体育注册 作者:杏彩体育官网注册 浏览 : 1

  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编者的话: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句“不向懒人、厚颜无耻者及极端分子让步”,令政府的劳动法改革遭遇10万人街头。其实马克龙的“懒人”说法算不上自曝家丑、得罪同胞,因为“法国人懒”的说法由来已久;甚至不只法国人,在外人看来,欧洲人“懒”也是出了名的。这与欧洲率先打造出“从摇篮到坟墓”的福利社会有很大关系,而近年来欧洲经济低迷、债务危机爆发凸显了高福利难以为继所带来的尴尬局面。当然,“懒人”不只欧洲有,在其他国家和地区,“懒人”也不少。

  一提起法国人,不少人首先想到一个“懒”字。得出这个印象并不难,到巴黎的大街小巷一走,就可以看到无论是阳光明媚,还是阴雨绵绵,无论是正午之际,还是子夜时分,处处是悠然自得的男女,或独自品饮,半口小杯意式咖啡就能喝几小时;或谈天说地,为一只远在亚马孙河的蝴蝶争论不休。

  姑且不提一到假期,整个巴黎几乎变成一座空城,仅动辄就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全国性,就让要在戴高乐机场无奈逗留大半天的旅客脱口而出:“这帮懒人。”无论是同在欧洲的德国人、北欧人,还是东欧人,无不对此深有同感,更不用说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了。

  关于法国人的“懒”,2013年曾发生过一起“国际事件”——对法国进行投资考察的美国帝坦国际公司CEO莫里斯·泰勒,给法国工业振兴部部长蒙特布尔写了封信,说他发现法国工人每天仅工作3小时,吃午饭和休息1小时,聊天聊3小时,“我把这些情况讲给工会的人,他们却说法国就是这样。”信件被法国媒体披露后,法国党和工会表示“这就是美国资本主义”,蒙特布尔也回复泰勒:你的言辞既极端又带有侮辱性。接着,泰勒再次回击蒙特布尔……

  凭借在法10余年的生活、工作经历,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认为法国有懒人不假,并且懒人的比例比不少国家要高。但何为“懒人”?法国官方并没给出定义。

  依照法国《劳动法典》,“超时工作”指超出每周35小时或每年1607小时之外的工作。不少人认为这是针对所有职员,其实是个误读,该条款只针对非从事管理工作的雇员。换言之,如果你在法国是一个公司的管理人员,那么让你加班是天经地义之事。因而,到了晚上10来点钟甚至更晚,在地铁车厢里会见到一张张加班后疲惫的脸。通常,能做到6点钟准时下班的只有工人和文秘。

  在公有还是私有部门就职、是否加入工会,直接决定着相关人等是否属于“懒人”。在法国公有部门的人,工作压力要远比私有部门的小,工作时间也短。同时,绝大部分的工会会员来自公有部门的机构,极少有私有部门的人加入工会。而工会又是法国各大、、等“社会运动”的主要组织者。

  法国“懒人群体”的产生,其实是二战结束进行重建之后的事情。通过查证史料,以及从法国老人的嘴里了解发现,法国人在二战之后,曾加班加点地投入到重建中。等到国家基本恢复、经济开始复苏,后又赶上左派(社会党)登台执政,“社会运动”方兴未艾,法国人的社会福利得以大幅度提高。换言之,从一定程度上讲,法国的“懒人群体”在欧洲这么突出,与其社会福利过高有直接关联,而种种福利更是法国工人通过一次次抗争争取得来的。所以说,倘若说今天法国人“懒”的话,那么,根子还要从过去几十年间去找。

  然而,如果用“劳动效率”来评估的话,法国人还真不能被称为“懒人”。作为法国人的邻居,德国人在欧洲获得“勤劳民族”称号,但数据显示,德国人的劳动效率要比法国人低;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出了名的“勤劳民族”——日本人,其劳动效率更是远低于法国人。

  总之,法国人的确有“懒人”的称号。在国外版知乎“quora”上,有人甚至专门创建问题:法国人的工作伦理真的很糟糕,还是这种说法只是个神话?根据欧盟统计局去年底发布的数据,2014年法国将GDP的34.3%用于社会福利,“在欧洲,没有哪个国家像法国这么慷慨”。

  与欧洲相比,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,其“懒人群体”有着自己的特点。日本厚生劳动省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,日本共有214.5415万人以“吃低保”为生,这些人平均每月可领到15万日元的生活费,单身母亲可领18万日元,几乎和一个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税后工资持平。

  这个“懒人群体”年龄跨度很大。《日本新华侨报》总编辑蒋丰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,20多岁的“懒人”是IT时代的产物,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后,宅在家里,通过游戏、手机等满足内心需求;三四十岁的“懒人”是战后一代人的子女,他们眼见父母一辈辛苦工作,不愿走上相同道路;五六十岁的“懒人”更多是因身体原因,或没等到退休就遭到裁员,不得已依靠政府。这些人都是人际交往的失败者,所以躲起来“吃低保”,“低保”相当于国家对他们身份的某种认可。

  《环球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在日本网络上不乏关于“做懒人”利弊的讨论。比如有人写道:最大好处是不劳而获,虽然领到的生活费不算多,但房租、看病都不花钱,有的地方还免水电费、NHK收看费;弊端则是“不许拥有汽车和摩托车很不方便”,以及“万一被老家的人知道了,很没面子”。还有“懒人”提到,长期与社会脱节,这个群体中的不少人思维方式愈发古怪,最终走上犯罪之路。

  对于这个“懒人群体”,日本社会视其为另类,没人看得起他们。日本人觉得与其挽救“懒人”,不如花大力气“鼓励女性重回职场”,“延长退休时间”,甚至研发机器人劳动力。

  在日本的“懒人”中,不少是赖在父母家的成年人。这种情形在很多国家存在。在印度,多达70%的成年子女跟父母一起生活。印度社会贫富差距大,社会保障体系薄弱,加上传统大家庭式的生活方式,导致一些印度年轻人“能啃老则啃”,“啃不成老”倒是令老少两辈人都遗憾的事。

  9月初,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发生一起惨剧。一名35岁长期酗酒的农村莽汉靠65岁母亲的养老金过活,一天他喝醉后要钱不成竟砍死母亲并挖心蘸酱吃。案件虽然极端,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印度农村的现实,即“三无人员”(无教育、无就业、无培训)“啃老”。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,印度有30%的15至29岁青年属于“三无人员”。

  在韩国,赖在家的成年子女也越来越多,有些父母因此延迟退休。韩国官方的报告将他们称做“袋鼠族”。当然,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。去年,韩国15至24岁青年的失业率高达10.7%,创2000年以来最高纪录。

  一位在韩国高校进行交流的中国学者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,虽然有“袋鼠族”,但整体看,韩国社会小,资源紧张,竞争激烈,“懒人”不多。但如果说韩国人以前觉得靠努力还能实现个人梦想的话,现在由于阶层固化现象严重,不少人放弃了奋斗的信念,“三抛一代”“五抛一代”(放弃恋爱、结婚、生育、人际关系和购房)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。

  如日本的宅男宅女所显示的,IT时代,科技发展使得一些年轻人荒废工作变得普遍。去年美国几所大学的4名经济学家发布一项研究成果称,高品质的电子游戏使得愿意工作的年轻人人数大减,他们倾向于与父母同住,不想结婚。但在英国《经济学人》看来,该结论颠倒了因果:“如果工作的引力不够大到可以克服年轻人玩游戏的,也许首先应该要问,是否可以多做些什么来帮他们找到好工作……而不是一味指责年轻人不长进。”

  隔着英吉利海峡,英国人时常会调侃对岸的法国人“懒惰”,形容其为“只知道度假的民族”。但英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。早在1948年,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曾自豪地宣布,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“从摇篮到坟墓”的福利国家。时至今日,这个福利国家已经承认自己不堪重负。

  英国财政部长期向35万名25岁以下人士,基于福利制度提供住房津贴,其中一半有子女,金额超过20亿英镑。其中一些宁愿在家无聊也不工作的人认为,反正不工作也可以享受福利收入,而辛苦工作还要缴纳高额税金,“很不划算”。《环球时报》记者的一名邻居长期声称自己患有心脏疾病,不宜劳累,但在按月领取政府福利金的同时,他却为自己购置了在公路上行驶时隆隆作响的跑车。

  很多人以为英国早高峰是早上点,其实在五六点的地铁、公交上,也是人挤人。这些人是赶着去工厂接手早班工作的移民,他们从事的物流、制造业工作,本土白人多数会觉得钱少又辛苦,因而不愿意参与。

  在比利时,高福利制度把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给包了,不少人没了后顾之忧后,成了“月光族”。《环球时报》记者曾在当地遇到过一些失业者,很多人不会对没有工作感到焦虑,因为虽然没了工资,政府每月提供的失业金足够保障其基本生活。

  意大利也是被长期看作欧洲养“懒人”的地方。在罗马和热那亚,做出租车司机或是导游的当地人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感慨,在政府紧缩财政环境下,干得多赚得多,可缴税也多,所以很多人就有些心灰意冷了。

  在欧洲诸国中,希腊背负的“懒惰”名声也许甚于法国。几年前,德国《图片报》曾给希腊总理写了一封公开信:“在德国,人们工作到67岁才退休,公务员也不再有14个月薪水的待遇……德国有很高的债务,但我们自己可以解决。因为我们起床早,并且工作一整天。”由于德国媒体的渲染,德国人对希腊人产生了“不认真工作,只会向德国摊手要钱”的印象。

  希腊是欧洲不能承受高福利的集中体现。但说希腊人比德国人懒得多并不准确。欧盟研究机构欧洲工业关系观象台曾做过调查,以每周工作时间计算,罗马尼亚人最勤奋,平均每周工作41.2小时。紧随其后的是卢森堡人(41.0小时)和英国人(40.8小时),德国人和希腊人相差不大,分别为40.4和40.1小时。最轻松的是芬兰人和法国人,分别为37.5和37.4小时。

  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不久前去希腊,在雅典的宪法广场,经营餐馆的当地人拉法兹说,经历了一场国家面临破产的浩劫后,很多人清醒了,再也不觉得依靠福利补助是可以令自己终老的办法。“其实没有人是懒惰的,只是社会让他们找到了可以懒惰的借口”。

  无论是马克龙,还是英国首相梅,都对削减不必要的福利态度坚定,想鼓励更具商业性、竞争性的私人资本进入社会,令“懒人”不再懒,为欧洲经济注入活力。但习惯享受的人显然不愿轻易让步,而他们最具杀伤力的报复工具,就是手中的选票。

  德国总理默克尔经常引用一句线%,但福利开支却达到全球的一半。德国财长朔伊布勒也说过一句“名言”:一旦欧洲采用美国式的福利标准,我们将会发生一场,就算不在明天爆发,也会在非常近的某一天发生。高福利制度给欧洲带来的尴尬可见一斑。

  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编者的话: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句“不向懒人、厚颜无耻者及极端分子让步”,令政府的劳动法改革遭遇10万人街头。其实马克龙的“懒人”说法算不上自曝家丑、得罪同胞,因为“法国人懒”的说法由来已久;甚至不只法国人,在外人看来,欧洲人“懒”也是出了名的。这与欧洲率先打造出“从摇篮到坟墓”的福利社会有很大关系,而近年来欧洲经济低迷、债务危机爆发凸显了高福利难以为继所带来的尴尬局面。当然,“懒人”不只欧洲有,在其他国家和地区,“懒人”也不少。

  一提起法国人,不少人首先想到一个“懒”字。得出这个印象并不难,到巴黎的大街小巷一走,就可以看到无论是阳光明媚,还是阴雨绵绵,无论是正午之际,还是子夜时分,处处是悠然自得的男女,或独自品饮,半口小杯意式咖啡就能喝几小时;或谈天说地,为一只远在亚马孙河的蝴蝶争论不休。

  姑且不提一到假期,整个巴黎几乎变成一座空城,仅动辄就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全国性,就让要在戴高乐机场无奈逗留大半天的旅客脱口而出:“这帮懒人。”无论是同在欧洲的德国人、北欧人,还是东欧人,无不对此深有同感,更不用说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了。

  关于法国人的“懒。

杏彩体育(杏彩)·官网注册  冀ICP备2021014762号-2